

2020年4月4日下午,山東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在騰訊會議直播平台舉辦了第7期刑事法沙龍。本期沙龍的主題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問題”,2019級执法碩士研究生渠澄和張琦擔任主講人兼主持人,評議嘉賓爲張愛豔教授、孫傑副教授與胡印富博士。作爲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舉辦的一期特殊刑事法沙龍,40余位師生參與了此次線上活動。
渠澄同學以2020年兩高兩部《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熏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與2003年非典期間兩高《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执法若幹問題的解釋》的對比與適用爲切入點,引出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具體犯罪問題的討論。針對生産銷售假口罩行爲的定性、網絡謠言型尋釁滋事罪在認定中存在的問題,從刑法解釋、司法適用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張琦同學結合典型案例對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以危險要领危害公共宁静罪的認定、妨害公務罪與尋釁滋事罪的區分、暴力傷醫行爲的定性等問題進行分析,引發了各人的深入思考。活動期間,與會同學積極在平台討論區參與互動,發表自己的觀點。
嘉賓點評環節,孫傑副教授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刑事制裁作爲整個制裁體系中的一環,其在適用中要保持謙抑性與一定的靈動性。胡印富博士對網絡謠言型尋釁滋事罪與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的認定要點、兩罪的區別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並啓發同學們在思考执法問題時要注意思路的發散與轉換。張愛豔教授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刑事案件的實證數據,對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以危險要领危害公共宁静罪在認定中需要考慮的因素、適用現狀以及兩罪適用關系進行分析,闡述了暴力傷醫等犯罪的認定要點,並對同學們在疫情期間如何高效學習、理性思考及自我提升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