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在給我們學習、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網絡詐騙”“校園貸款”等網絡熱詞不斷充斥在我們的身邊,給大學生的身心康健成長造成了一些倒霉的影響。這次帶各人分析一下網絡詐騙、校園貸款等現象,並告訴各人如何預防。
網絡詐騙
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現在人人基本都有一部手機或者一台電腦,這就讓那些有歹心的人有了入侵我們的機會。針對互聯網上日益放肆的“網絡釣魚”等詐騙活動,我國警方發出了警示信息,提醒網民要警惕“網絡釣魚”等犯罪活動,其常見的幾種作案手法如下:
(1)網購詐騙
網購的陷阱:網絡購物物美價廉,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殊不知,騙子們無處不在,瞅准了機會就騙你沒商量。
提示:接到陌生的短信或電話,要多留心眼,冷靜判斷,可以先撥打郵政、銀行、公安等部門電話進行核實查詢,不要直接撥打短信或是對方提供的號碼,也不要將錢輕易轉入對方见告的賬戶,一旦受騙及時報警。
(2)QQ詐騙
查用QQ信息實施詐騙:犯罪嫌疑人利用計算機手段盜取QQ號,再用盜取的QQ號以冒充熟人的方式和受害人進行聊天,並通過視頻截圖等手段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以急需用錢的方式對受害人實施詐騙。
提示:在聊天時,不要向陌生人隨意泄露個人信息。如有網友提出經濟上的要求,一定要慎重,最好通過電話進行核實和確認。QQ用戶在發現自己密碼被盜時,要設法盡快取回密碼,若無法取回密碼,則要將被盜情況及時见告QQ網友,防止非法之徒冒充其名義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3)網絡交友詐騙
網絡交友需慎重:一些非法分子利用網絡的虛擬性,通過網絡聊天、交友等手段,“循循善誘”,一步步消除受害者心理防備,取得受害者信任後,恣意騙取錢財或實施其他犯罪。
提示:網絡交友需慎之又慎,不行隨意輕信他人。上網聊天要留個心眼,不要隨意告訴網友自己的真實姓名、學校和家庭情況等個人信息。不要沈溺于網戀,更不要輕易與網友相約見面,尤其是女學生。纵然由于某種原因確需赴約,一般應有他人陪同爲好,切記不要在不完全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單獨赴約。
(4)網絡兼職詐騙
“勤工儉學”?當心陷阱!:騙子利用大學生希望通過勤工儉學獲得額外收入的心理,設置入門門檻較低、收入可觀的事情崗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旦有學生送上門,就以需要押金爲由騙取大學生的錢財。
提示:切莫輕信來自網絡的就業信息,通過正規渠道獲取的就業信息會越发可靠、宁静,如果沒有掌握就讓社會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幫助你甄別吧。
總的來說,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提高自己甄別虛假網絡信息、有害信息的能力,實時保障自己的財産及人身宁静。
校園貸款
近段時間,總有大學生因貸款而出走、逃課、跳樓輕生、通過裸照抵押貸款等的新聞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給當前社會不良的貸款風氣敲了一個警鍾。大學生屢屢身陷“校園貸”,如此失控爲哪般?
校園貸款的狗血內幕:
(1)低利息,高費用
相關調查顯示,當前,網貸平台多數産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20%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行信。
(2)越便捷,越便“劫”
有的同學礙于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證件替別人辦理貸款。這種行爲風險很高,因爲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余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擔保零要求,催款全方位
在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的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的途徑追款,而是接纳給怙恃、親友、老師群發短信,在校園裏貼大字報,甚至部署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分期購物,質量難保
有些網貸平台針對大學生推出了分期購物功效,其本質是以消費之名、行借貸之實。這些平台借貸成本高,所經營商品的質量也難以保證。
預防辦法:
(1)嚴密保管個人信息及證件
個人信息及證件一旦被心懷不軌者利用,就會造成個人聲譽、利益的損失,甚至有可能吃上讼事。如果被他人騙取個人信息到互聯網金融平台貸款,不僅會讓個人蒙受現金損失,同時不良借貸信息還有可能錄入征信體系,倒霉于將來購房、購車等正常業務貸款。
(2)貸款一定要到正規平台
由于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監管力度不夠,存在不少“賣羊頭,挂狗肉”的平台。所以我們貸款時一定要登錄官網,仔細检察,並搜索比較各類用戶評價信息,確保貸款平台的正規性。
(3)貸款一定要用在正途上
大學生目前還處于消費期,還款能力很是有限,如果出現逾期,最終還是家長買單,加重他們的負擔,所以大學生網上貸款一定要慎重。我們要提高防範意識,不輕易相信天上掉下的餡餅,保持清醒、理性才是最好的選擇。